1

新闻世界政治法律时政评论地产投资教育移民金融理财商机商讯文化科技大千世界衣食住行美容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世界 >> > 时政评论

亚裔男子踹飞一老妇: 组合屋计划引发华人社区关注

时间:2018-3-3
Untitled-2 特约记者 方瑜   組合屋,總在華人圈攪起大風波…… 亚裔男子起脚踢飞一妇人 一向安靜的列治文圖書館,2月28日卻鬧哄哄,因為列治文市政府計畫在楡橋道(Elmbridge Way)興建組合屋供無家可歸者居住,市府在圖書館舉辦說明會,500多人到場表達意見。其中一名男子突然“起飛腳”踢中一名婦人腹部,男子當場逃逸,婦人跌落在地,被旁人扶起,所幸無大礙。 這段視頻當下被人錄下,有目擊者宣稱,說明會參與者眾多,不少居民在門外大排長龍。為了不造成擁擠,市政府方面採取了一些分流措施,每次只有部分民眾能進入會場。 住在列治文的Stan Lomas常到圖書館使用相關服務,當天他坐在角落一隅,親眼目睹該事件,他說,可以感受到現場氣氛緊張,參加者似乎情緒都比較激動,「很多人說中文,但似乎搞不清楚相關狀況,有人大喊大叫。」他說一位女性圖書館工作人員試圖將無家可歸者倡導者與其他擁擠人群分開,相信動腳的男子應該是反對組合屋的興建項目,沒想到這個男子竟對著這位女性工作人員一腳展開“李小龍飛踢”,踢中該女性的腹部。錄像畫面中可看到,該圖書館工作人員已滿頭白髮,估計應有60歲左右,被年約30歲、戴眼鏡、背著藍色雙肩包的華人男子踢倒在地。 此段視頻在社交媒體廣泛轉發討論,華人圈更一片譁然,有人貼文說:「一位年輕男子,快速走進展示處用腳踹桌子, 沒站穩自己摔一跤。展示處的一位白髮老太太(白人),友善的問他有沒有受傷?他居然爆粗口猛踢倒老太太,邊國罵邊跑離開現場。當場有不少華人目睹此事件,展示處的工作人員不以為然的搖頭。我也在現場,群眾對該男子表現深感不滿,雖然對於這個項目諸多居民持反對意見,但是都訴諸理性表達意見,出現個人如此激烈行為,豈不是製造麻煩?我將此事傳達出來,用意是我們彼此提醒,一定要避免激烈情緒,合理訴求!團結!加油!」 列治文皇家騎警已著手調查此案,警方發言人黃寒靑呼籲公眾提供相關消息,可致電604-278-1212,該案件的檔案號「2018-6424」。 組合屋計畫引發關注 根據無家可歸者人數調查發現,列治文的無家可歸者從2014年至今增加84%,市政府與卑詩省房屋局(BC Housing)合作,計畫在7300 Elmbridge Way興建有40個單位的臨時組合屋,安置露宿者及其他有需要人士,由非牟利組織RainCity Housing負責其運作,計劃為期5年,結束後會把土地歸還市府。市民可透過網上發表意見和瞭解詳情,網址為LetsTalkRichmond.ca。 按照計劃,這棟臨時公寓共三層,40個單元,最長存在期限為5年,有管理人員全天駐守,每天為無家可歸者提供早餐和一頓熱餐,提供生存技能培訓,還可以指引他們看病。 列治文可負擔房屋項目協調人Joyce Rautenberg表示,這是兩級政府合作的項目,省府出興建經費590萬,市政府則提供土地。Joyce Rautenberg說:「市政府旗下可運用的土地,選擇不多。選在7300 Elmbridge Way這片空地,因為它鄰近交通運輸,有天車與巴士,入住者比較容易接受到社會資源。」她強調,等到5年期滿後,組合屋會被拆除,該土地就回歸原來的情況,卑詩房屋局與執行單位RainCity也會確保在組合屋居住者遷移到其他的地方。 為了讓民眾瞭解組合屋計畫,列市政府職員在2月28日的說明會上派發中文版本的意見書,民眾可以當場塡寫相關意見。 到場參與的華裔民眾紛紛遞交意見書,也很踴躍向現場工作人員提問。 在場外,有反對計劃的居民自發簽名運動,準備把蒐集得來的簽名送到市政府,短短時間便蒐集到數百個簽名,可見居民的反對聲音很強烈。一批反對者在微信群組建「Without Prejudge」團體,如今也在Change.org發起簽名運動,希望集結多人力量,一起表達對該項目的關注。「Without Prejudge」團體發起人Jenny表示,秉持不同意見者都可以暢所欲言,主要是希望政府能多傾聽民意,這個項目因為毋須更改土地用途,所以市府不用舉行公聽會,但畢竟該計劃直接影響社區環境,加上這麼多居民有意見,所以市府應延長諮詢時間並舉辦公聽會。 反对者忧虑治安与房价 組合屋的預定土地現在是一個狗公園,附近這幾年築起了幾棟高層公寓。住在附近的王女士表示,這是一個新住宅區,有很多家庭居住在公寓內,將無家可歸者放在社區中,無疑會產生安全疑慮。不少無家可歸者中是有吸毒與犯罪史的,他們若在街頭社區遊走,會讓居住環境變得複雜,居民們出入時難免提心吊膽。 一位吳女士非常反對該項目,提到自己的朋友辛苦工作攢了錢,才剛花80萬在此區購入房屋,沒想到現在對街卻要蓋起無家可歸者組合屋,她說:「有人是辛苦所得才能買房,但有人卻能免費入住組合屋?這公平嗎?」 列治文居民洪先生認為,列治文市政府對於收容無家可歸者的計畫似乎都是突發靈感,看不出來事先有規畫安排,去年秋天才說要在Ironwood社區蓋無家可歸者收容所,現在突然又轉到了Elmbrdige Way社區,究竟是如何思考?中間是否涉及相關利益團體的遊說操作?市政府不能黑箱作業。 對於不少市民擔心計劃會導致區內治安惡化,負責管理該組合屋的RainCity行政總監Catharine Hume說他們會提供24小時的服務及支援,每個時段都會安排兩名管理人員駐守,處理可能發生的事故,並協助住客成為好鄰居,重新連接與社區的聯繫以及服務。 不過有市民提到如何篩選入住者資格?如果有住客在房間內吸毒怎麼辦?管理人員會干預嗎?Hume坦言,現在還沒有制定出組合屋住客的篩選方法,但確認不會檢查住客的刑事紀錄,因為這於法不合。 (下轉A5版) 再者,Hume說,該組合屋是每人獨立一間單位,住客若在自己的單位內吸毒,管理人員無力管轄、亦無權干涉,頂多只能進行勸導工作。 長期關注社區事務、曾經競選過列治文市長的韋立峰表示,這是加拿大民主法治社會的問題,基於人權自由,所以對於組合屋的入住資格不能有過度的審查干預,但仔細想想,這畢竟是納稅人的資金,納稅人想要政府用更縝密的方式執行相關程序,甚至是為了確保社區安全,竟也都無法做到?他認為,政府如果眞有心嚴格篩選入住者資格,一定有辦法可做到,只是對政府來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免造成另一波刑事訴訟吧! 列市政府的代表Joyce Routenberg亦表示,市政府將與RainCity及卑詩房屋局合作,確保組合屋管理完善。她又說計劃將聘請社區聯絡員專責與居民聯繫,若居民發現問題時可即時通知聯絡員處理。Routenberg說,組合屋計劃最快本月會在市議會表決,若通過便會交由列市「發展許可委員會」(Development Permit Board)審批,預料組合屋最快可以在今年底時落成。 列治文市議員Bill McNaulty聽到居民的質疑聲,他表示,關懷無家可歸者是需要的,但列治文的無家可歸者情況並不嚴重,統計顯示,目前大約有70名無家可歸者,但眞正露宿街頭無處可住者不到30人,他質疑市政府現在大花人力物力執行相關計畫的必要性。他認為幕僚與執行單位必須要給市民更多明確答案,「我必須知道究竟現在無家可歸者情況有多嚴重?多少是本地列治文居民?還是從外地來列治文的人?什麼樣的人可以入住組合屋?篩選條件式什麼?他們可以得到什麼幫助?未來組合屋若興建啟用後,社區民眾對組合屋的運作有何反應管道?誰在監督?很多問題我尙未看到答案,但如果答案不清楚,我不可能在表決是投贊成票。」 列治文市議員區澤光亦強調透明運作的重要性,一定要兼顧普遍民意的想法。他說現在是收集意見期,市民要踴躍發聲,未來在市議會討論時恐將有更激烈的爭辯,但眞相將愈辯愈明。他也希望市政府幕僚能提供多元方案,把解決無家可歸者問題放在一個更宏觀的平台上來檢視,才不會被質疑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也不會被人批評是政治人物為選舉而有討好選票之嫌。區澤光這幾天在不同場合都遇到市民詢問組合屋問題,他也到圖書館說明會現場瞭解情況,希望能做好溝通橋樑的工作。至於圖書館有男子起飛腳踢人事件,區澤光說此舉不容接受,但這僅是單一事件,不能就此認為有異見者就容易過激,他相信警方的調查會讓該襲擊事件眞相水落石出。 無家可歸者問題不能置若不聞 列治文居民、時事評論員余明輝支持興建無家可歸者組合屋,他說,列治文無家可歸者問題現在並不嚴重,但如果不未雨綢繆,等到事態惡化反而難以解決,對市容與治安問題更糟糕。他說溫哥華東端就是個例子,長年不處理,最後一團爛泥。最近的好例子是楓樹嶺(Maple Ridge)城市,該悠閒寧靜的城市,過去並沒有無家可歸者,但隨著房價高漲,住房危機惡化,楓樹嶺的無家可歸者開始在公園廣場上搭起了帳篷,當帳篷城逐漸成形,市政府想要驅趕都難以達成目的,去年11月卑詩法院就裁定帳篷城可以留下,但營地居民與市政府要共同解決市容與安全上的問題。所以想趕走露宿者、假裝他們不存在,或認為情況不會惡化、不需杞人憂天等說法都是可笑的,最後這些人到處流竄或是集結成群,對社區傷害更大。卑詩房屋局旣然願意出錢、市政府願意出地,市民應該要多配合,甚至主動伸出援手予以協助,讓這些人回歸正常生活軌道,方是利人利己利社會之道。 列治文救世軍發言人趙詠琴(Kathie Chiu)本身是白人,但嫁給華人家庭,對華人文化知之甚深。她說,華人一向重視家庭聯繫度,如果家庭成員中有人失業了或患上精神疾病,其他家人會出手相助扶持,不會讓親人流落街頭的。但社會上不見得每個人都能有血緣上的家庭聯繫,所以會因突然失去所靠或是患上身心疾病,連個棲身之所都找不到,那就需要社會大家庭來幫助。重視家庭傳統的華裔,應該伸出援手,為無依者提供幫助。 慈濟加拿大基金會副執行長苗萬輝說,加拿大是個富裕的國家,大溫地區普遍民眾的生活亦是不錯,但總有低收入、甚至無所依靠的人在社會的某個角落。慈濟與救世軍、食物銀行長期合作,協助提供無家可歸者或低收入者的社區關懷幫助,苗萬輝在做義工多年經驗中,碰到多次所謂的無家可歸者,其實本來都有正常工作,但因為突發情況而失業,導致生活完全變調。「印象中,有個本來任職醫護專業的母親,自己突然重病無法工作,房子又被前夫奪走,一度帶著孩子無家可棲,所幸在社工幫助下有了屋簷棲身,但生活依然艱鉅,靠著食物銀行救濟才能撐下去。」苗萬輝說,有時候人會陷入一個轉折,如果沒人拉一把會萬劫不復,但有人伸手撐一下,挺過了就柳暗花明。 列治文唯一的無家可歸者庇護所是在Shell Rd與Bridgeport路段附近,外觀就是一棟普通的獨立屋,長年來屋主捐出住所讓救世軍營運而幫助無家可歸者,但最近這個庇護所已掛牌出售,這些住在其內者需要有一個新的安置點。住在庇護所內的28歲年輕人Mike Gallant沒有任何惡習,只是因為打工收入太低,還要負擔孩子生活費(已離婚、孩子與母親同住),所以無法負擔租房成本才一度流落街頭,他感謝政府社區的庇護,亦相信自己生活終將轉好。 年輕一代的趙一昉說,很能體會Mike Gallant的處境,因為這個世代的年輕人面對龐大生活壓力,如果沒有原生家庭幫助,就需要社會支持。他認為,某些華人是比較自私自利,但也有不少華人是關懷社區的,特別是年輕一代,在本地受過敎育的華人,對無家可歸者的認知較多、歧視較少。他建議政府或社區單位,可組織相關活動,讓瞭解或接觸過無家可歸者的華裔多與其他居民交流,讓大家都多瞭解無家可歸者的眞實面貌。否則最可怕的就是「無知」,總把無家可歸者視為吸毒、罪犯,把人群劃分了階級,這只會誘發社會不安的因子,若強調要良好治安與正面環境,卻將無家可歸者拒於門外,恐怕反而起了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