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世界政治法律时政评论地产投资教育移民金融理财商机商讯文化科技大千世界衣食住行美容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 文化科技

《作家文苑》总第五百三十四期

时间:2019-6-22

图像

《作家文苑》总第五百三十四期

星河下的魚叉

——阿拉斯加印像記

王志光 / 温哥华

叉魚人趟水的嘩嘩聲將我的思緒拉回到河面。一米七五高的老李屹立在水流湍急的河中央,右手向腦右後方舉起兩米長的魚叉,頭微微後傾,警惕地注視著河水。熹微的星光勾勒出一個優美威武的雕像輪廓。突然,本是平射的盔燈猛地向下一閃,魚叉如箭一般劃過一道光,隨著一聲輕微的入水的嘩聲,便牢牢地插立在河中。緊接著,魚叉揚出水面,一條銀白色的長條在叉縫中扭動、跳躍,一條白鱗魚中叉了。老李舉著戰利品趟著河水向岸邊走來,岸邊觀賞的人驚呼著向他跑去。 在盔燈的照射下,四齒叉牢牢地叉在一條尺把長銀色的尖口魚魚鰓旁。他輕輕地將魚摘下來放進了一個白塑料桶裡,此時桶內已經有四五條了。接著,他在眾人的稱贊聲中扭轉身子,又向河中心走去。

站在岸邊,望著忽明忽暗的盔燈,不由地想起了彼時彼刻美洲的原住民。老李嫻熟的技藝和那優美的身姿,多麼像當年在此河裡用獸骨魚叉叉魚的印第安人啊。千百年來,美洲大陸的主人、被哥倫布錯當成印度人而冠以錯誤名字——印第安人的原住民們不就是過著這種與天地和睦相處的漁獵生活嗎。

張先生夫婦叉上魚又被掙脫後發出的驚叫聲打斷了我的思緒。

老李是工人,從小在農村長大,但心靈手巧,動手能力很強。所以,叉魚對於他來說是件一琢磨就會的事。相比之下,張先生夫婦是城裡人,讀書多,實踐少了些。叉了半天也沒有什麼收獲。妻子看得心癢癢的,急得恨不得跳下水去代替他們。按照規定,當然不行,即便你替持證人拿著漁獲也不允許。規定就是規定,沒有一點靈活。正是政府嚴格規定,大多數人都認真執行,這裡的生態環境才得以保持。市政府的檢查官會不時前來檢查,凡是違反規定的人,一經被查獲,會受到不菲的罰款,釣魚證自然也被沒收,並被列入黑名單。

星河之下,老李的魚叉時不時地閃著微光,叉向水中,幾乎每次叉子出水都有收獲。看著那在叉齒上掙扎的銀白色的細鱗魚,還有桶裡那些身帶傷口、流血垂死的同類,心中油然生出一種異樣的感覺。那一條條豐腴卻又苗條的流線型的白鱗魚,剛剛還在清澈的水中空游休憩,無端地便被人叉住,失去了天賦的生存權力。誰讓它們處在食物鏈的低端呢?

夜深沉,星燦爛,寂無邊。黑暗中一陣秋風拂過面頰,岸邊灌木的枝葉在遠處極光初現的天幕背景中搖曳,身上不覺感到了一絲寒意。我們乘著表姐朋友的車往城裡開去。兩旁影影綽綽的樹影飛快地掠過,但腦海裡還在明滅著那盔燈,在燦爛的星河下手持魚叉的印第安人,還有那在空中掙扎扭動的白鱗魚。(续完)

                                              

愿温哥华亲情永存

杜进/ 沈阳

当加拿大的红葡萄酒杯碰在一起时,已敲响了我回程之路,别了,父母之爱,别了,所有亲人温馨之眷恋,别了,这片美丽宁静的土地。


心还在依恋还在回顾,回想父母已来加拿大生活二十年,他们有勇气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他们在这片土地撒下过汗水,也正在收获

晚年的幸福生活,日子重复单调却不孤独,有亲戚朋友共同的陪伴,父母在加拿大高福利清洁美丽的社会环境中,继续享受生活吧![Hug]


我这次的探亲,陪伴着你们金色的黄昏,把坐息全部改为老年的节奏,深刻的感知到,双手不断的按摩父亲疏松的胯骨和腿,不时也敲打

母亲驼背的腰肩,充满慈爱的每个瞬间,再次体会到了我小时候你们对我慈爱的照顾,这可能就是人生慈爱循环的真谛吧,虽不忍看到你们

的衰老,却无办驱赶他们已进耄耋年轮的形象,我知道我无法挽回什么,我只能享受骨肉相连的短暂接触,把远隔重洋的守望变成近距离的欣赏,

但愿我们都能满足这次相依,都不后悔今生为父母为子女的相伴,我们一起感恩天主吧,他让我们不断的相聚,让我们再次走近彼此,我目睹了

父亲没有了牙齿时,憨态可掬的大笑,我看见了母亲怎么忙碌却也抽空陪伴我去海边慢步的慈爱的身影,我拼命享受着我爱你们,如同你们也爱

儿子同样的心理,真的感恩,你们平淡幸福无忧的生活,最美不过夕阳红,夕阳是最美的晚霞,这句话我现在有了很深体会,让我们一起热爱

生命吧,有一天我们都将会老去,希望我们也象今天的父母一样,度过我们共同人生的无悔!


今天,是母亲节的正日,祝福我的母亲身体健康,珍惜黄金生命里每一个瞬间的微笑!同样祝福群中母亲的快乐!愿温哥华亲情永存![Rose]  

活在故事里的父亲

 苏湘红/ 广西

 母亲过世之后,眼见日日形单影只的父亲,我一阵阵悲涌上心头。

当父亲说要到生我养我的村庄住一段时,我答应了。

一日,父亲来电说,如今能动得手脚的年轻人都到广东或江浙一带的地方打工觅食去了,一天到晚,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我想买头牛,每天浪浪牛,没人说话时,跟牛说说话也好。

我知道父亲想给我出血,但我手头并不宽舒,我想到作家余华的那个名篇小说《活着》,里面那个主人公悲情到最后只有跟一头牛聊聊心情时,我妥协了,偷偷取出三更灯火五更鸡熬夜写出的豆腐块得的丁点稿费,给父亲买一头父亲寂寞时能给父亲自言自语说话能给父亲带来欢乐的牛。

拿到钱,父亲相面牛去了。

父亲到邻村去买牛的那个日子天气好晴朗。

中午,一声洒脱浑厚的牛哞声划破了村庄的宁静。父亲和牛头顶丽日,一前一后在村口出现。村人全都走出屋,前呼后拥着黄牛。一群群看客,迎新娘一般热热闹闹。

牛挺精神,从蹄腿到身尾,从五官到牛纹路,在众乡亲眼里都无可挑剔。人们夸完了牛就夸父亲,夸得比伯乐识千里马还玄乎。

家添一头牛,父亲的事就更多了。农忙,没有人手放牧,父亲干完地里的农活后再猫着身子上山去割青草,天幽暗时才急急扛回家;农闲,只要天不下大雨,父亲就坚持每天早晚各放牧一次。

每一次父亲喂牛时,黄牛边嚼边昂头望父亲,不时发出一两声低沉的道谢,那是一种父子般亲切的热流交递啊!

深秋翻耕,初春开播,牛蹄踩响了季节。这时,手撑着犁铧的父亲,嘴里极富韵味地吆喝着牛,被犁开的泥浪,摇曳生姿,温馨新鲜的泥味不知酣醉了父亲多少个甜梦。父亲赶这牛犁着自家的和邻居家的责任地,肥沃与贫瘠,刻下了父亲和牛的一片片辛劳。

拥有这头牛是父亲的荣耀。那些日子,牛贩子红娘踏破门槛,甚至途中拦截牧牛的父亲要买这头牛。父亲未免预感有些不详。一日,一牛贩子把牛审了又审后,高扬起两个手指:五千元。而父亲就是紧紧抓住绳子不放。父亲说,等过完我这辈子你再来开价吧。

事情总是让人难以预料。

一个周末的下午,父亲准备给牛添第三次草料的时候,回娘家看望父亲的堂姐正在剁猪菜。突然,一阵沉郁痛苦的呻吟声从牛栏里传来。堂姐侧耳倾听,这不是牛哞吗?急忙跑到牛栏,黄牛已直挺挺地躺倒了。堂姐大呼,不好了,牛中毒了!父亲也急如流星般来到。

随即,抢救在惊慌失措中进行。尽管父亲灌了几个臭鸡蛋,牛哞声还是渐趋微弱,最后什么声息都没有了,牛栏里弥漫一阵阵透心的冰凉。

事后听老家的人说,事情来得非常的突然,前前后后不到半个小时。

父亲当时像我母亲过世一样的哭了,两行清泪顺着他沟沟坎坎的脸庞流下。我的父亲涕泪横流的哭诉着:牛呀牛,你怎么一声不吭就走了啊……父亲以一种大山里的男人和一个一辈子跟泥土打交道的庄稼汉最悲伤的声音哭诉着,凄凉的哭声小锤一样一叩一叩敲击在每一位垂首默立的老家人心上。 

 黄昏,邻居几个叔伯按照惯例,心照不宣的来帮忙处理牛。

开膛时,父亲呆坐在屋的一隅,不忍心瞅上一眼。

晚饭时,父亲只喝了几口闷酒,就酒醉一样蹒跚离座了。

我四弟后来酒醉后跟我说,三哥呀,那晚我们的父亲在15瓦的灯影里的身影,就像磨房里那只不会言语的石碾。

    我的父母恩爱了一辈子,想起如今已过世三年的母亲和形单影只还在尘世里奔波劳累的父亲,我把头埋到深深的膝盖里,哭了…… 

作者简介:苏湘红,男,1968年10月出生,广西大化县人,瑶族,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曾有小小说《两眼池》荣获“宋河杯”全国小小说大赛三等奖、小小说《打鼠》荣获2001年度广西报纸副刊年度文学作品三等奖。系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县文联副主席,第一本文学作品集《恐惧》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家笔下的童年趣事

聂难/ 云南

童年是我们记忆的源头,童年趣事是作家笔下常见的题材。儿童节之际,让我们跟随着不同作家对童年的追忆、憧憬、描绘,去领略丰富多彩的童年,感受童真童趣。

贾平凹在其散文代表作《月迹》中,开篇就道出了孩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特点:“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接着细致地写了孩子们“盼月”和“赏月”的情景。作者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娇美,也写出了孩子们对月亮的热爱及他们天真好奇的性格。他们追逐月亮的踪迹,追到了院里,发生了谁拥有月亮的争执,描写了孩子们想要得到它的急切心情。“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作者对童心的描写传神而又逼真。随着奶奶出来倒酒、喝酒,证明“月亮是每个人的……”接着是他们又在院内、院外、河船、河的上湾、下湾,以及同伴眼睛里,全都发现了月亮,于是恍然大悟:“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表现出孩子们为了得到月亮而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最后孩子们的好奇心和爱美的心理都得到满足,便甜甜地睡去了。

萧红在《祖父的园子》中,重点写了自己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嬉戏生活。“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我”跟随祖父做着看似相同实则完全不一样的游戏的内容,祖父是劳作,而“我”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自由的,祖父没有批评,甚至没有一丝责怪,是完全理解甚至是赞同的。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更有慈爱的祖父。祖父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宋学孟在《柳叶儿》中,描写了童年的“我”在饥荒岁月,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趣,书写了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这里描写爬高的一连串动词:甩、飞、爬、抱、摇、摆、溜,写出“我”的淘气。文中写道,“天蒙蒙亮”就去抢摘柳叶,“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可见,折柳叶儿并不是令人舒服的差使。而“柳叶儿”吃起来也并不可口,“苦中略带着些涩味”。文中所说的“乐”只是儿童“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心理,童年的我的确是感到“乐”,但这“乐”却是“苦中略带些涩”,最多也只能说是苦中取乐而已。

捧读作家笔下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仿佛远去的美好童年时代又回到了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