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世界政治法律时政评论地产投资教育移民金融理财商机商讯文化科技大千世界衣食住行美容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 文化科技

《作家文苑》总第五百三十一期

时间:2019-5-25

《作家文苑》总第五百三十一期

  刘荒田散文集《落日楼头》序

 

林楠(大华笔会会员)/ 高桂林

 

 

图像

  前不久,我在一个微信作家群留了几句话:“荒田兄善于在生活琐细的折折皱皱里挖掘诗意美。上帝把一个富矿的门钥匙交给他,说,你可以随意开採。难怪他出版了那么多散文集!荒田兄出一本散文集容易得就如同我下楼买一棵大白菜抱回來。”此贴一出,没想到赞同者甚众。

《落日楼头》是第几本散文集了?

镜头回放

    刘荒田,1948年生於“中国第一侨乡”广东台山。早年曾是下乡“知青”。“知青”岁月的刘荒田很茫然,村里人都知道,每到黄昏的时候,有个年轻人常常站在田梗上远眺。这个年轻人,就是他。

         再后来,他得到一个机会,当上了一名乡村代课教师。刘荒田很珍视这份工作,换了一身蓝制服,还特意请剃头挑子师傅理了头发,齐眉线以下剃成青皮,头顶毛盖。当年是凑合,眼下已是新潮。

        当了代课老师的刘荒田,仍然保留着远眺的习惯,像在酝酿诗情,或许心中有什麽念想?

         1980年,32岁的刘荒田,为了眺望得更远,举家移居美国。

    从此,刘荒田开始了在异乡“荒田”上的耕耘。

    2015年,《刘荒田散文精选》与《刘荒田小品文精选》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同时出版。这分别是刘荒田第28和第29本文学著作。

    2011年,刘荒田作品《一起老去是如此美妙》获“当代华文爱情散文”第一名。

         2014年,刘荒田在江西南昌举办的“新移民文学国际论坛”获“杰出成就奖”。        

       一代散文大师王鼎钧先生这样评价:“刘荒田长年居住旧金山,他下笔取材也以旧金山为多,他把这个现代大都市的“无常”定格,把许多小人物上升到台面,他对客居地付出的爱心和耐心如此之多,他使旧金山不仅在中国移民史上名称响亮,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意义。这年代,旧金山收了这麽一个移民,应该“值回票价”, 旧金山什麽地方应该有他一座铜像。”

       

        法国女作家梅丽丝•德•盖兰嘉尔(Maylis de Kerangal)仅仅以虚构的一座美国城市和这座城市中的《一座桥的诞生》,就受到文学界的特别关注。旧金山哟,你可是完整地拥有刘荒田呀!

        其实刘荒田早已以卓越的成就,在热爱他的读者心目里,塑起一尊“铜像”。

 

不能不连接的线索

        361年前,一个暖洋洋的初秋午后,阳光铺满法兰西绿色的原野。远处,一群奶牛在木栅后吃草。鸟儿啾啾着划过蓝天。一位绅士斜躺在梧桐树下,手里拨弄着他的粗纹项练,嘴里嚼着一根橘黄色的麦秸,自语道, “我的随笔在这个世界上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遂窃笑。

        这位绅士的名字叫蒙田。

      蒙田的自负、骄傲和无遮无拦,在当年和往后的名流圈子中,引起不少议论。

     卢梭指责他有“可憎的虚荣心” ,可伏尔泰、狄德罗、尼采、爱黙生、培根、莎士比亚、巴斯卡,包括所有批评过他的众多大伽,都十分推崇他的文笔。 历史也证明,蒙田是16世纪最伟大、最杰出的散文家。

         尽管受蒙田风格滋养的人很多,但得其真传的写手寥若晨星,而刘荒田正是其中的一位。  

        1571年,蒙田退居蒙田堡(Château de Montaigne),潜心写作;2011年,荒田从旧金山 (San Francisco )回归故土,从此拥有了大把的时间和寂寞投入创作。

       刘荒田善作“倒过来鸟瞰”(木心语),叙述眼前流动着的生活现象,静悄悄地、不动声色地展示蕴涵的文学意图和人生哲理。掩卷之后,才让你觉得心灵震憾。

    刘荒田作为艺术个性独特的散文大家,出现在新世纪文学舞台上,成为一颗引人注目的耀眼明星。刘荒田的成就,无愧于海外华文文学事业标志性的荣耀和光彩。

(摘引自散文《丰稔荒田》—散文大家刘荒田文学缩影)。

201933于温哥华怡情斋

聆聽痖弦

                               ——《聚繖花序》感想

                           黎玉萍/ 温哥华

                              (四)

文壇需要復興,在各種復興文化的呼聲裡,回歸傳統是一個強音。對於怎樣才是承繼傳統,痖弦認為:“真正的傳統精神是不斷的求新,創造過去沒有的東西。如果我們一成不變的維繫傳統,不敢批評與變化,甚至‘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一味泥古,抄襲傳統,那不是我們對待傳統應有的態度。”(《現代詩的省思》)由此,我不但明白他對傳統的態度,更觸摸到他實踐怎樣繼承傳統的精神底蘊。從這本序集,我看到痖弦以思想的西化和形式上的傳統承接,構成一個十字架,用他的博學和心懷造就文壇,在更高層面拓展文化。

痖弦常說:“一日詩人,一生詩人。”從他幾十篇詩評中,我看到他停止作詩并非拋棄繆斯,而是拐了個彎,用另一種方式擁抱詩神,仰望天國永恆的樂園。我有幸多次到痖公的私宅拜會他老人家,談話中屢屢提到,他渴望看到中文詩壇能出現《失樂園》和《復樂園》那樣的作品;中國文學應當展現人類歷史的真實概貌,仰首終極宣揚真道,唯如此,文化才有出路。其實這個主張,幾十年前他就有清楚的文字論述——“最美麗最有力量的語言是有靈魂的語言”(《夜讀雜抄》),“未來的歷史主題作品,應當是具有更肅穆、更深沉和更富有永恆性意義。”(《現代詩的省思》)。痖弦清楚:要匡扶文壇,必須先在靈魂的永恆與終極的根基上建造,回到對文學所載之道正確定位這個起點。他知道詩歌表達的侷限,於是轉用文章的方式,一鋤一鎬地釐清歷史,修正偏差,梳理哲思與技巧、理性與感性等各種關係,從而形成一套文學主張宣揚價值,建造文壇。他是帶著使命感和盼望放棄詩壇,為了達至更高境界而甘願離開輝煌,回歸平凡。

語言是文學的基礎,文學的藝術也就是語言的藝術。文學,是文化的最高表達之一,它可以塑造一個民族的精神。《聚繖花序》共收入了104篇序文,評說範圍包括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繪畫、電影等。無論是雅詩章抑或俗文學,痖弦都沒有虛與蛇委,率爾操觚,沒有時下流行的堆砌概念,用假大空的詞彙嚇人,更沒有獻媚虛贊,酬酢唱和,而是以誠懇負責的態度,點點實在地深挖文章精神,筆筆到位地評說文采優劣,用行動實踐自己所言:“治語言像治田……要想保持肥沃,必須往更深處去挖”(《夜讀雜抄》)。他的治評絕少單一平面的陳述,而是站在哲學、歷史、宗教、政治、文化學術的高點審視作品,以他的博學,把作品中的具象、抽象、哲思、情感和各種技巧特征糅合一起,佐以詩性的語言仔細分析,鞭辟入裡,叫人深受裨益。

且看他對張默的詩評:

張默的詩“乍看好像有點飄忽遊走捉摸不定,但細細體察,你會發現他在嘗試一種流動的語言風格,一種類似音樂的形式……籍形式的結構、意象的串聯,來完他的詩想,在一首詩的整體組織控制上,具有音樂作曲一樣的嚴禁和絕對性;有時,甚至是數學的……自點而線而面並作球狀的擴張,像音樂的格賦一樣採兩路進行。一路接近散文的自由形式,另一路屬於韻文的格律形式,前者俚俗,後者儒雅,一虛一實,一陰一陽兩種力量的相斥、相爭、交匯、融合……兩種張力運作方式與圍棋的黑白子、鋼琴的黑白鍵中國畫藝的黑白結構,原理是相同的”。(未完待续)

空 “闲” 之 美

张国瑞(大华笔会会员)/ 素里

(一)

周日的夜晚将近十点钟,我和歌唱班的同学沿着一号公路,从本那比开往素里。公路上车流如织,车速如梭,并线好像打仗抢占高地危险紧张。记得八年前来到温哥华,那时一号高速路还没扩建,周末就是白天路上也没那么多车,当然当时车速不减当下甚至更快。我同学也是来自北京的投资移民,他开着车,我斜躺在副座上。“你喜欢温哥华吗?”我为了缓解他开车的紧张跟他聊天。“我挺喜欢的,环境好又清静,锻炼锻炼身体,现在又唱歌,就是温哥华车速太快,我都不愿意开车出去。”我这位同学能在温哥华呆下来是有“道行”的。我们所谓“道行”是说,这个人在杂陈世事环境中能静下来,沉得住气。一个年龄半百的中国男人,能在好山好水好寂寞的温哥华待两年也是一种“道行”,这号人移民来加拿大算是选对地儿了。

我另外一位北京同行老板,和我几乎同时移民温哥华,四年前忍不住寂寞回流了。几年里我认识的和听说的投资移民几乎一半都回流,另一些是无奈,忍受移民监的煎熬生活。

我还好,刚来头两年带着新奇熟悉生活环境,慢慢找到自己的圈子。我努力把事情装满二十四小时的日程表,睡眠、家务看孩子、学英文、写作、吹萨克斯等等,保持适度张力。我觉得比在国内轻松许多,没有愧对移民的选择。国内朋友来看我,非常羡慕我的选择和生活,梦想有朝一日和我共享温哥华蓝天黛山绿水。

窥视加国人的生活,我不解他们的闲适寂清的生活方式,和隐居似的居住地点。我喝不惯咖啡,但是喜欢闻咖啡溢出的发糊了的味道。我更欣赏西人独坐在咖啡馆,手摆弄着咖啡杯,眼望着窗外,看着报纸或者用铅笔用力地填报纸上奖票的空格。我经常晚上九点多去咖啡馆,因为那时店里最安静点,而客人大多是西人老外。我买一小杯咖啡,坐在观察范围最大的位置,手学他们的样子握住半个杯盖喝咖啡,佯装无意四处环视,观察他们的动作神态。偶然机会我早晨也去过咖啡馆,几次看到门内大多是老年西人喝咖啡,门外是西人流浪者,他们有的也端一杯咖啡。无论早上还是晚上看到的西人都是漫不经心闲适无忧的神态、舒缓轻松的动作。我不知道他们大脑是否空静如远山,或被袅袅咖啡的苦香充斥?但我想肯定不像国内匆匆忙忙吃早点的人,吸溜着热汤好像有什么急事要做。我国开放四十年,我们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学习投资经营挣钱,模仿着喝咖啡吃披萨过圣诞节。我还移居到西方社会,和他们住同样的房子,到同样的商店购物。可是我学不来他们悠闲的生活情趣。

享受空闲,忙里偷闲对我或大多数华人是比挣钱还难的事。空和闲是如此高的境界和珍贵,令我好奇迷思。

其实我们的古人也有这种悠闲岑寂的生活。南宋马远画的《寒江独钓图》空疏寂静的江面上,只有澹澹微澜云雾,一叶扁舟有一位老人俯身垂钓,没有云崖江柳,没有鸿雁,甚至没有樯橹。古人推崇的悠闲空寂境界,其实是我们现在人追求的梦想。马远为什么没画江岸猿啼崖壁,没画周边的钓船?马远一定是那个钓夫,他心中空落得只有微波澹澹的江水。空是万有,他空寂的心中装有比清明上河图里还多的船只,商贾槕夫。画中的留白,是画家心中的万有,留给欣赏者的无限遐想。在留白处你可能想到沉舟侧畔,想过赤壁之战等等。

我不知道握杯凝目的老外,眸子里放映的是哪段情景,是“我挣够钱了不用发愁?还是今天的信用卡能刷出的最后一杯咖啡?”再想想我的同胞们,急匆匆吃饭,撂下筷子奔地铁,他们急忙挣钱是为了再买一间房子给孙子?为以后老了看病吃进口药存一笔钱?当然我有幸都不为此操心,所以我不懂他们,只能猜测而已。(未完待续)

四月,掀起您的思念

袁湘武/ 甘肃

 

春光一泻千里,过了烟花三月,四月,就这样清丽典雅而来:举着和煦暖风,捧着气爽情柔。山青水碧,天高云阔,给芳草以鲜美,给遍地以芬芳。细柳如丝,春光如织......难怪人们每每念叨:最美莫过人间四月天

四月,是欢闹的时节。在花开,闹在花落。桃花杏花已经飘然,而雪白的梨花却纷然枝头,累累素颜,香溢万千家园。百鸟鸣唱,蜂蝶翩然,大地万物,生机盎然。这是盛世的美景,这是生命的激情。

四月,是最美的时节美在清明,美在谷雨。霜雪悄然远去,天地豁然开朗,心情明快起来。天空会变得更加明净,树木庄稼也有着说不出的空灵,让人感觉生活在迷人的诗画中。花儿吐艳、柳枝婀娜,碧水传情、山峦叠翠,处处芳菲浸染。

四月,是思念的时节。祭祖的哀思,人间的温情,汇成思念的河流,连上天也会下起丝丝入怀的凉雨,浇透祖祖辈辈积攒的缅怀和孝心。那是一种力量的传递,更是生命绵绵不息的顽强象征。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丝柳扶起四月的天。愿我们今天的匆匆,换得来明日的从容。花间一壶酒,一杯送过往,一杯敬明天,愿:莫负四月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