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世界政治法律时政评论地产投资教育移民金融理财商机商讯文化科技大千世界衣食住行美容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 文化科技

温哥华邵氏大戏院的往事

时间:2019-5-22

文/桑宜川

图像

如今,当你走进温哥华喜士定(Hasting Street) 街区,在最靠近唐人街的路段南侧,可以看到一座已经破败不堪,年久失修,几近荒芜的建筑物,上面赫然呈现着“邵氏大戏院”的招牌,再仔细看,旁边还有中英文RICKSHAW字样,当年的邵氏大戏院早已更名“人力车夜总会”,这里就是上世纪60-70年代,乃至80年代温哥华华人社会的最热闹去处,见证过港台片的全盛时代,是香港名流邵逸夫先生在加拿大的大本营,曾为唐人街带来滚滚人流与数不清生意财源。

粤语中的“人力车”即是近代中国“黄包车”的代名词,一种仅有二个大车轮,支撑着单人座椅,由RICKSHAW BOY(黄包车夫)双肩拉着满城跑的交通工具,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是民国时期都市生活的一个缩影,也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多见于旧时的各种报刊及招贴画,流传逾百年。黄包车夫属于进城谋生的“低端人口”,干的是苦力,风雨无阻,奔波在外,收入微薄,生活十分凄苦。不知昔日的邵氏大戏院为何如今换了这样一个称谓,旧瓶装新酒?其次,粤语中的“戏院”在历史上其实就是电影院的意思,大堂里有舞台,确实也可演戏。

那年月,计算机尚在研发的过程中,VCD和DVD光碟还未问世,更无今天的手机及其它电子通讯娱乐产品,到戏院听戏或看电影成为了本地华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消遣方式。当年港产片的三大制片厂,都在温哥华拥有自己的专属戏院。除了唐人街的邵氏大戏院、嘉禾戏院外,还有坐落在百老汇(Broadway)的龙城戏院,是香港新艺城电影公司的地盘,凡是上映港产片的戏院都生意兴隆,经常爆满,没有旺季与淡季之分。戏院内外,摩肩接踵,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

那年月,不仅戏院里座无虚席,周边的粤式食肆也吸引了饕餮者,人潮如涌,晚饭也好,消夜也好,生意好到要排队等座位。唐人街区的夜总会与青楼,子夜时分仍然熙熙攘攘,与如今香港的老区旺角差不多,夜生活丰富多彩。由此可见,港产片的放映也带旺其他行业,其兴旺程度不仅限于片打街(Penders St.)核心地段,还扩散到喜士定街(Hastings St.),奇化街(Keefer St.)。当年的市中心东区乃是华人聚居之地,书局,报馆,影楼,典当铺比比皆是,还没有出现如今遍地的瘾君子与流浪者,人文气氛与环境都不错。驱车到来,泊车位都不容易找到。

据笔者的老香港文人朋友回忆,当年龙城的服务最为新潮,模仿欧美电影院的经营方式,电影票上已印有固定座位,并出售港式甜味爆米花(Popcorn),而邵氏与嘉禾二家的服务比较“随性”,售票尚无固定座位,购票后观众可以任意选位入座,且只有加拿大产的咸味爆米花,因此一些时尚青年为了能吃到甜爆米花,舍近求远,专程前往龙城看电影。

那年月,港台艺人走马灯式地往返于香港与温哥华之间,林青霞、钟楚红、叶蒨文曾为她们主演的电影《刀马旦》来温哥华做市场推广,在酒楼里频频亮相,引起全城华人轰动,争先恐后前去一睹这些明星的风采。此外,《秋天的童话》,以北美华人故事为主轴,演绎留学生在纽约的悲情故事,最受华人学生的青睐。在港产片最兴旺的年代,温哥华的几家华人电影院除了有午夜场之外,还有子夜场。卖座的新戏上演,戏院会加映子夜场,才能满足所有观众的渴望。那年月,邵氏女星不仅装点了香江,也美艳了温哥华,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当年,唐人街影院的兴旺也带动了地处列治文的娱乐场所的发展,很快便有一家华人戏院应运而生。因为交通不甚便利,对很多居住在渔人码头一带的华人而言,去唐人街看电影是一件奢侈之事。然而,世事皆有因缘,香港电影业在温哥华有过她的鼎盛年代,孰料80年代之后,香港的影碟传入温哥华,可在家里放映,适合大众胃口,造就了香港制式影碟的大发展,极大冲击了邵氏大戏院等几家华人电影院的生意,从此风光不再,人气开始逐渐锐减,后来走向衰落也是宿命,浮生若茶,红尘山外,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不能埋怨老天爷的事情。

邵逸夫与他的电影王国

回望历史,“邵氏大戏院”的历史沿革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当年邵氏兄弟出道的时候,仅是上海滩上的一家不怎么上档次的杂耍场子,江浙一带的江湖艺人聚集之处,规模不大,后来不断发展壮大,邵家前辈便成立了“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再后来更名为“香港广播电视有限公司”。早期以林黛饰演《貂蝉》一炮打响,从此走上了“邵氏出品,必属佳片”之路,如日中天,称雄港岛半个多世纪,至今无出其右。

在邵逸夫先生的麾下,曾请到大牌明星汪明荃加盟无线,开创“香港小姐”选美,钦点歌坛“四大天王”等举措,创造了亚洲影视圈里的不少“世界记录”,而邵逸夫本人的传奇故事,其实已超越自我,比他制作的上千部电影,电视剧还要精彩。正是因为邵逸夫,香港电影才从原本粤语片的天下,开启一个国语电影时代,并创造出电影新风潮,其对香港电影的贡献甚大,已无需多言。如今,与他共事过的很多艺人早已息影,或离开了人世;曾受过他栽培的晚辈影人,健在的大多已是耄耋老人,时常为他点起一支支蜡烛,他们都说,“邵逸夫”这三个字将和那些永远不会褪色的光影一起,继续传奇下去。

众所周知,邵逸夫一生从事影视业,其影艺细胞萌芽于其少年时代,他追随与几位兄长,由上海一路打拼至东南亚诸国,创立电影业,最后扎根香港,其间虽经历片场火灾、二次大战及牢狱之灾,均未有挫其心志,终成一代影业巨人。

邵逸夫原名邵仁楞,1907年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父亲邵行银经营当时上海著名的“锦泰昌颜料号”,因此他从少在富裕家庭里长大。邵逸夫在家中排行第六,晚年在香港,人称“六叔”。他自少聪敏,虚心好学,深得从事电影业的大哥邵醉翁宠爱。邵醉翁1925年联合二弟邵邨人和三弟邵仁枚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邵逸夫当时还在求学,业余时间到天一兼职打工,虚心学习,任劳任怨,奠定了他日后成为一代影业大亨的素质基础。

说来皆是缘分,早年的胡蝶曾加盟天一电影公司,饰演过几个角色,使天一公司名声大振,当年的影坛霸王“明星影片公司”感到了票房危机,于是挖角,并牵头联合六家电影公司共同抵制天一,这就是现代中国电影史上的「六合围剿」,逼迫天一电影公司退出上海滩,远走他乡。邵氏几兄弟抵达南洋后,为了东山再起,做工勤奋,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槟城首富王竟成,主动帮他们搭线,不少南洋大戏院都很给面子,乐意播放天一的出品,同时亦得到新加坡富豪黄文达和黄平福兄弟赏识,让他们接管「新世界游乐场」。

1930年,他们正式成立「邵氏兄弟公司」,不久收购了「大世界游乐场」。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邵逸夫在1931年第一次出国到美国荷李活(好莱坞),作为亚洲人,最早购入有声电影技术,传入香港,开创了中国有声电影的先河。到了1933年,邵氏兄弟合拍第一部国产有声电影《白金龙》,创下破百万票房,那时他们已拥有40多间戏院,成为新加坡的娱乐大亨。1937年,邵氏的戏院多达100间,终成为南洋戏院大王。

不过,世事有盛必有衰,在1936年,天一影业在香港的工厂发生了两次火灾,第二次更令大哥邵醉翁的全部家当化成灰烬。祸不单行,1941年日军轰炸香港,南洋亦失守沦陷,邵逸夫更在家中被日军押走到宪兵部,受到关押,邵氏兄弟的电影事业中断。战后,邵氏兄于弟1948年恢复业务,重建当初兴盛。这时候邵逸夫开拓自己的个人影业,1958年买下二哥在香港的「邵氏父子公司」,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为他日后的伟业奠下稳实基础。加拿大温哥华是香港人移民北美的大本营,邵逸夫在海外兴建了不少“邵氏大戏院”,即是邵氏影业发展时期的历史见证。

邵氏女星,美艳了几代人的记忆

2014年1月7日,香港影业教父,大慈善家邵逸夫先生与世长辞,享年107岁。他于1930年成立邵氏兄弟公司,从此开启了邵氏电影和TVB的黄金年代。尽管TVB已经不复往日的辉煌,但是那些邵氏经典中的美人依然是几代人心中最美的记忆。说来或许是凑巧,许多邵氏女星皆与温哥华有缘分,她们出道后,或先后来过这里,助推她们主演的影片;或干脆定居下来,不走了;或走了又再返回,有的已客死美丽的温哥华,有的仍然健在,寓居在这里的英吉利海湾高楼里,凭窗可以观赏太平洋海湾与皑皑雪山,享受着比香港的自然环境更佳的好山好水,民国影后胡蝶与后来的香港长城三位公主都是例子。

长城三公主中最年幼的小公主陈思思,原名陈丽梅,1938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10岁时随全家迁往香港。1963年,她主演《三笑(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秋香一角,以其美艳惊人的扮相、潇洒优雅的表演获得了观众喜爱,成就了事业高峰,因此和夏梦、石慧并称长城影业公司“三公主”。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迎新晚会,陈思思以香港地区的艺人代表出场亮相。陈思思在晚会上不仅表演《三笑》中的经典唱段,也作为节目主持人,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陈思思在长城三公主里面年龄最小。她饰演的秋香,那一双灵动的大眼睛,至今还为后人津津乐道。

长城二公主石慧,原名孙慧丽,1933年生于南京,原籍浙江吴兴,是品貌双全的才女,名震一时。她自小喜爱音乐舞蹈,熟习钢琴,练得一副动人的花腔女高音,能用意大利文演唱古典歌剧名曲,更能跳芭蕾,实在难能可贵。她还善于背诵古体诗词,练得一手好书法;并通晓英文、法文,真叫中西合璧,全面发展。她最为多才多艺,除了当演员,她还试过场记、编剧和副导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篇《爱莲说》,仿佛专为二公主石慧所写。石慧还有绘画天才,中年开始学油画。1998年在北京开个人画展;2004年在温哥华开个人画展。如今她安居在温哥华,时常出现在酒楼茶肆,与朋友分享与缅怀过去的似水流年。

长城大公主夏梦,举手投足都给人大家闺秀的感觉,绝代佳人,无人可比。她1933年生于上海,1950年加入长城公司,正式出道。此后陆续拍摄了电影《禁婚记》、《娘惹》、《孽海花》,开始为大众所熟悉。因主演影片《绝代佳人》和《新寡》,获1957年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在长城共主演影片无数。1966年夏梦34岁主演《迎春花》以后,告别了从影17年的影坛生活,告别香港,移居加拿大。1969年她回到香港,几年后与人合股创办青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夏梦制片的1982年《投奔怒海》和1984年《似水流年》分获第二届和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此后夏梦在加拿大定居。

早年,作家金庸曾将内心对夏梦的痴爱化为笔下的人物,黄蓉的聪明机灵、小龙女的遥不可及,无不包含着他对夏梦的感情。女作家三毛曾说:“金庸小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其写出了一个人类至今仍捉摸不透的、既可让人上天堂又可让人下地狱的情字。而不解金庸与夏梦的这一段情,就不会读懂他在小说中情缘的描写。”诚如斯言,三毛不愧为文学中人,她自己的经历不也正是为情所累,为情所伤吗?

值得一提的还有明星乐蒂,她于1952年加盟“长城电影公司”,签下五年合约,首部公映作品即替夏梦做配角,饰演《绝代佳人》,演技超群。乐蒂在长城共拍了11部作品。1958年,她转投“邵氏电影公司”,首部作品为李翰祥执导、胡金铨合演之《妙手回春》。之后替“邵氏”主演多部影片,如《畸人艳妇》,《夏日的玫瑰》,《红楼梦》,及广受欢迎的黄梅调经典名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乐蒂凭着出色的演技、极佳的敬业精神及良好的票房记录,成为最受“邵氏公司”倚重的明星之一。

除此之外,邵氏电影公司捧红的演员还有:赵雅芝,邵氏电视剧最初的花旦之一,她的经典之作是饰演《白娘子》,外形清丽脱俗,让人过目难忘;1980年她主演经典剧《上海滩》,饰演的“冯程程”,成为华语观众的一代记忆;1982年她代表香港参加中美影视节目交流,1987年她主演名著《京华烟云》“姚木兰”一角,以港星姿态荣获台湾金钟奖女主角提名。因多部成功轰动影视剧,在八十年代连续评为港台十大明星。1991年主演戏说历史的先锋之作、两岸三地联合制作的《戏说乾隆》,赵雅芝成功饰演三个性格迥异的女主角,奠定了她在演艺圈的地位。

邵氏公司捧红的女演员很多,不胜枚举。奚重仪,香港国语片演员,有“古典美人”之誉,1979年主演《楚留香》在港台新马泰爆红,此后连续评为港台十大明星、无线天皇演员。1979主演香港十大名电影之首的新浪潮代表作《疯劫》,应邀参加英国伦敦和爱丁堡等国际电影节展映,她是台湾电影“金马奖”的第二届影后,可谓不同凡响。

蓝洁瑛素有“靓绝五台山”之称,早年曾是香港最有名的美女明星,尤其是古装扮相更为惊艳,可谓是经典的古装美女代表。蓝洁瑛主演的《万家传说》,1989年上映,引起轰动,至今成为香港电影的经典作品之一。我看过她主演的电影,她的身材极为骄人,心地善良,温文尔雅,悟性甚高,就是为演电影而出生的,老天真是厚待她,不骄傲都不行,不然对不起她的那副完美的皮囊。

我很纳闷,如今国内的所谓影星,与当年的港星相比,与民国时期的明星相比,品位与素质为何都差了一大截?在邵氏大戏院前面,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作为艺人,倘若失去了清纯与理性,失去了对艺术的追求,浑身散发着阿世的铜臭,有如赵薇,范冰冰,章子怡们,在银幕上无论如何矫情,细心的观众会看到她们内心世界的龌龊,毫无美感,毫无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焉能打动观众,引起共鸣? 又情何以堪?作为对照,当年邵氏大戏院屏幕上展现的香港影星们,美丽无双,已不可复制,是一个时代留下的美好记忆。

作为邵氏大戏院的东主,邵逸夫先生也将因“制造”出了这么多的明星,为我辈永远怀念。最值得一提的是,邵逸夫先生香港影业大亨,同时也是大慈善家。他从1985年开始,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正如他所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他视教育为立国之本,拳拳之心,可圈可点。

据不完全统计,他捐赠金额已超过30亿元。在古今中外捐资助学史上,邵逸夫可称为第一人。他向国内诸省学校捐款,包括我的家乡四川,主要用于兴建了数以百计的教学楼和科研楼,并设立奖学金,扶掖后学。为感念他的善举,这些校园建筑多以他的姓氏命名,称为“逸夫楼”,奖学金则称为“逸夫奖学金”,彪炳大德,永垂青史。我驻足唐人街尽头,复望开去,那邵氏大戏院还兀自矗立在那里,在与我默默地对话,我知道她想说什么,在历尽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之后,她的光影逐渐清晰,犹如一座现代中国电影艺术史上的里程碑,“邵逸夫”三个字就刻写在她变得分明苍老的躯体上,一切都在不言中。每当我从她面前走过,她曾经有过的故事,就会在我的脑海里再次闪现。(下图:邵逸夫与邵氏群星的合影)

2017年12月5日修订于加拿大温哥华枫林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