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世界政治法律时政评论地产投资教育移民金融理财商机商讯文化科技大千世界衣食住行美容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 文化科技

胡耀邦在川北大学的岁月

时间:2019-4-17
文/桑宜川 
 

图像

   今日南充的西华师范大学校园里,还保留着一座不显眼的小屋,掩映在绿荫之中,那是胡耀邦在川北大学的办公旧址,屋前碑文上书:“胡耀邦同志办公旧址——四川师范学院立”,见证了当年胡耀邦对川北大学的创建与发展所倾注的心血与关爱。同理,也可以说胡耀邦与四川师范大学的历史缘分实在不浅。回望历史,川北大学的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的历史渊源。“川北大学”校名首次启用于 1949 年,1952 年终止使用。川北大学脱胎于抗战时期的东北大学,前身是 1946 年创建的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 年学院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
 
   1950 年初,胡耀邦受命前往南充,履职中共川北区党委书记、川北行政公署主任、军区政委,是川北地区的第一任红色“封疆大吏”。这一年,胡耀邦 35 岁,也可以说是中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胡耀邦到任后不久,即以川北行署主任身份,主持召开原私立川北大学师生员工大会,通知在战火硝烟中已疏散的师生返校。1 月 9 日学校正式复课,学校工作随之逐步恢复正常。
 
   胡耀邦向来重视教育事业,对知识分子十分关心爱护。他了解到私立川北大学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的窘境后,当即作出一个被实践证明是十分正确及时的决定,将川北大学迁址行署所在地南充,并将其私立性质改为公办,由国家财政拨款解决其相关费用,教职工人员享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当时这种国有公办身份,对一个地方学校(尤其是大学)日后的发展建设是极为重要的。
 
   随后不久,胡耀邦正式提出筹办一所全区性大学。他提出:“一、要亲密地紧紧地团结起来;二、不看牌子只看货色;三、对两校师生同等看待,学生一律参加甄别考试。抽调一批得力干部担任学校领导,使学校很快进入正轨”。实在是字夹风雷,声成金石。胡耀邦办事的风格向来是决定果断,说办就办,雷厉风行,曾深得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邓小平嘉勉,言之“有主见,不盲从”。
 

图像

   同年夏,在胡耀邦的过问和督促下,即由川北文教厅正式行文,以私立川北大学经费来源合乎公立性,决定改其私立为公立,直接隶属于川北行政公署。7 月 15日私立川北大学召开全校师生员工大会,行署文教育厅长贾子群宣布成立川北大学教务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接管三台的私立川北大学和由墨学家伍非百创建的南充私立川北文学院,两校合并为公立川北大学。在胡耀邦和川北行署关怀下,学校开始从三台搬到南充小西街大佛寺内。(上图:1950年,川北行署主任胡耀邦与四川师范大学前身,公立川北大学校长苏藜(右一)等人合影)
 
   9 月,私立川北大学改称为川北大学。校务整理委员会改为校务管理委员会,9 月 24 日川北大学开始行课。因此可以说,四川师范大学在建国初期的发展,就曾直接受惠于胡耀邦。为加强对川北大学的领导,胡耀邦先后从自己兼任校长的川北革命大学抽调了一批文化素质高,事业心强的干部,如苏藜、赵承休、文启训等到川北大学担任领导职务。他们都是当年中央组织部从华北大学抽调随军南下的大学生干部。由苏藜任秘书长,赵承休任校生活委员会主任。

图像

   之前,川北大学仅有 4 位共产党员,建有一个党小组,苏藜调去后成立了党支部,后来发展了 10 多名党员。川北大学成立第一年,全校教职工 184 人,在校学生 578 人,以当时的历史条件考量,已是蔚为大观,为当时川北地区乡镇的学子接受高等教育打开了一条便捷通途。(右图:1950年2月,川北行署党委部分成员。前排左起:赵林、胡耀邦、李登瀛。后排左起:李林枝、刘聚奎、秦仲方、董弼忱、饶兴)
 
   在胡耀邦关怀下,川北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也有很大发展。到 1952 年,平均每个县有两所中学,小学也比新中国成立前增加了一倍,少数民族地区还开设了民族小学。此外,还办起了许多工人业余学校,农民夜校,有数万工农群众参加学习。胡耀邦外出视察时,事必躬亲,常到各学校去察看教学设施,同教师们座谈。根据当时政治运动频繁的情况,他多次批示必须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限制政治学习时间,星期日不得召开会议,防止学校教育被冲击。
 
   当时,川北在全国棋盘上并不占有显著的地位,它只有四川的四分之一。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同沿海地区不能相比。对全国的全盘工作来说,没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从战争转向建设这个伟大变局中,胡耀邦作为首任红色“封疆大吏”,在治蜀的谋略上颇有创见。胡耀邦根据川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放手大胆地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执行西南局的决策和指示,符合川北人民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他临政亲民,通盘筹划,协调各种社会力量,尤其尊重知识分子,注重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治蜀经验。
 
   在胡耀邦的直接关怀与指示下,川北大学成立伊始,学科设置就已初具规模,撤院设 9 个系:中国文学系、哲学历史系、企业管理系、农艺系、农业经济系、水利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数学物理系。1951 年,增设水利、土木、化工、农机和采矿 5 个速成专修班,成立“政治课教学委员会”和“时事政治学习委员会”,在系以下设教学研究指导小组,开始学习苏联教学经验。学校从私立川北农工学院到川北大学短短的四年时间就完成了从学院到大学,私立到公立的过渡。这体现了学校勤俭办学艰苦创业的传统,学校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
 

图像

   1952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同年 10 月,西南文教部给川北大学下文,决定“川北大学自 1952 年度开始改为师范性质的高等学校,迁入川北人民行政公署原址(现西华师范大学老区),原校名撤销,改称‘四川师范学院’”。(胡耀邦全家福合影)
 
   在西南文教部下文成立四川师范学院的同时,下达了学校的调整方案:一、原川北大学调出的专业:水利工程系并入成都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并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农业经济系并入重庆西南农学院,企业管理系并入成都四川财经学院,化学工程系并入泸州四川化工学院,农艺系并入贵州大学。二、原川北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系、哲学历史系、数学物理系留在四川师范学院。三、调入四川师范学院的学校和专业:
 
   1、川东教育学院(川东教育学院前身是 1940年晏阳初创办的私立乡村建设育才院。设有乡村教育系、社会学系、农学系、农田水利系、合作专修科、农林专修科、水利专修科。1950 年 12 月 1 日由重庆军事管理委员会接管,1951 年 2 月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的数理系及二年制数学专修科。
   2、四川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部分教师;二年制物理、化学专修科;一年制数学专修科。
   3、华西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系、化学系、教育系部分教师。四、原川北大学水利、土木、化工、采矿、电机等 5 个专修科停办。
 
   川北大学组建时,由于偏安一隅,受胡耀邦主任重用人才的感召,加之时称“川北圣人”的中央民盟主席,国家副主席张澜先生的引荐,学者心向往之,已是人才济济。校长贾子群教授,当时称作校务委员会主任,中文系主任、国学专家李炳英教授、化学系主任张幼房教授等十几位国内知名学者均是民盟或九三学社成员,整个川北大学的师资,民主党派的学者占了很大比例,校园里洋溢着民主大家庭的气氛,教学科研开始有了新的气象。
 

图像

   1952 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川北大学经拆分重组,师资分流,改为师范性质的高等学校,并迁入川北行署原址(今西华师大老校区),更名为“四川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共同的前身),“川北大学”生存了短短不到 4 年,作为大学校名也就从此成为了历史。(上图:1960年5月,胡耀邦视察南充师院(现西华师大),受到师生热烈欢迎。)
 
   其间,胡耀邦主政川北是第一次刚从战火硝烟的“成都会战”战场转入地方工作。面对大西南的动荡岁月和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他表现出卓越的领导才干,很快就稳定了局势,创造了出色的政绩,尤其体现在兴办教育方面,建国初期公立川北大学的创建,与胡耀邦的殷切关怀,殚精竭虑,兴办教育的政令与措施是分不开的。这一段历史功勋,将留待今后出现治学严谨的史学家来补上这早已缺失的一页光彩篇章,永存中国现代教育史册。
 

图像

   对于胡耀邦在川北大学留下的思想及文化遗产,四川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文学翻译家黄新渠先生曾于 2005 年作诗赞颂,题目为:《怀念胡耀邦同志》,全诗如下:“莫叹青春难追回,休惧青史化成灰。留得浩然正气在,人间日月同光辉。”这首诗歌虽短短四句,但却充满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读书人对一代民族伟人的深切怀念与敬仰,道出了四川师大人共同的心声!
 

图像

   岁月悠悠,勿忘历史。我谨献上这篇拙文,是为纪念母校所走过的历程,期盼年轻一代学子能“温故而知新”,滋兰树蕙,志存高远。俾师生校友得以追远思故,鉴往知来,珍惜今天不再动荡不安的校园学习生活,为国家的强盛而发奋学习。同时也祝福母校发展得更好,愿她的名声和形象在海内外传播得更远、更广!
 
(注:本文原载四川师范大学2011 年校报第 504 期第 4 版。)